受訪者: 瑞士回港交流生 甄芷翹 (Ashley)

在AFS的交流生面試中,我們不時都會聽到「踏岀舒適圈」一詞。因為許多香港學生會選擇參與一年交流計劃,也是希望這一年能帶來個人成長方面的改變。這次故事的主角Ashley也一樣,她描述出發前的自己是一名依賴性較強、喜歡待在家人身邊的中四學生,但那一年的瑞士生活不止讓她變得更勇敢、獨立,更對海外升學產生興趣,最後決定前往英國讀預科,然後升上King’s College London。

邊哭邊學德語

「我們只會在首三星期跟你說英語。」聽到接待家庭這樣說,再得知媽媽和弟弟都完全不會英語,出發前不太擔心的Ashley頓時發現自己必須盡快學會德語。當時剛抵達瑞士,面對語言障礙、截然不同的生活及對家人的思念,Ashley記得在首三個星期,她每一天都哭,但不敢對接待家庭說,只能偷偷打電話給身處香港的媽媽傾訴。

幸好,在三個星期之後,Ashley開始慢慢融入接待家庭及當地社區,又在學校開始認識朋友,一切才漸漸好起來。到了三個月後,Ashley已經能用德語跟別人進行基本對話了。但聊到她是如何做到的,她只說:「當時真的很努力。」看來不得不學,往往就是最大的推動力。意想不到的是,後來Ashley前往英國讀預科,還選擇了德文作為A-level的考試科目!

瑞士的多元文化

其實,Ashley的接待家庭並非瑞士人,而是十年前從德國來的移民,因此他們的性格也像典型的德國人——非常自律,有時很嚴厲。這也許是他們會用比較強烈的方式逼Ashley學會德語的原因。不過她也說,其實接待家庭也是出於善意的。「他們覺得你到一個國家交流,不學會當地語言很沒意思,後來我也覺得這個語言學習過程使整個交流經歷更完整。」

瑞士的多元文化還體現在教育上,因為瑞士的官方語言有4種,他們的課程也重視語言學習,所以法文也是當地學生的必修科。另一方面,Ashley班上共有30人,但只有3名同學是「正宗」的瑞士人,其他都是不同國藉、膚色的,所以即使她是一名香港人,與他們看起來很不一樣,大家也很願意包容她。到她離開的那一天,同學還送了她一本類似畫簿的東西,原來大家都在裡面寫了一篇文章,全是祝福她的話,就像香港的紀念冊一樣。

延續一輩子的關係

除了跟當地同學建立關係,Ashley也有機會在德語課上時認識來自不同國家的交流生,當中更有從洪都拉斯,智利等國遠道而來的學生。在瑞士旅遊時,Ashley更曾去探望以前參加AFS暑期交流計劃時認識的意大利女生。她的家人還特意請假,帶她到一些著名景點參觀。甚至在回港以後,Ashley亦認識了兩名從瑞士來港的交流生。難怪她會說,透過AFS認識的人,關係都會是延續一輩子的。

當然,在接待家庭住了一整年,Ashley與他們的感情最為深厚。回港後第二個復活節,她就和香港的父母一起回去,探望他們一家。回想起交流那年,Ashley分享,當地人很重視家庭生活,他們認為家庭是一個個體,而不是一個人為一個個體。「例如我的弟弟是學冰球的,會去意大利邊境附近比賽,那時我和所有家人為了參加,願意駕車7-8小時前往。」當地家庭也相當重視一起吃飯、看電影的時光,跟忙碌香港人的家庭生活截然不同。

決定到英國讀書

瑞士的家庭生活改變了Ashley,她覺得她回港後與父母的溝通變更多,也更珍惜身邊的人。另一方面,Ashley的父母也因為這一年,相信她能獨立。至於Ashley自己,親身嘗試過獨自在外國生活,又在交流期間遇到很多友善的人,如只是坐巴士就有當地人主動來聊天,然後成為朋友,這些美好的回憶都使她更有信心出國讀書。

說到海外升學,原來Ashley在交流之前,沒有打算出國,回來後卻改變了主意。「我在交流期間發現這個世界很大,有很多不同的人,我也開始對認識不同國家的人很有興趣。」瑞士教育鼓勵學生主動學習,而不是逼你讀書,學校更有東季運動日、滑雪等豐富的課外活動,也讓Ashley反思香港的教育是否適合自己,最後決定踏上英國升學的道路。

按此了解Ashley的英國升學故事

按此回到「交流生故事」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