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 丹麥回港交流生 黃紀柔 (Janice)

要是多與AFS舊生聊聊,你將不難發現一年交流生活往往改變了他們回港後的升學路向。Janice出發時是一名中五學生,正值香港學生為公開考試作準備、思考未來路向的時候。但當時的Janice不太了解自己的興趣,當身邊很多人問她將來想做什麼時,她往往不知如何回答。一直到她遞交了一年交流計劃的申請表格,踏上前往丹麥的旅途,一切才有所改變。

勇敢面對陌生環境

「我出發前沒什麼想法,真的是到了下飛機那一刻,才醒過來,感覺才真實。」到了一個陌生的國家,看到很多陌生人,即使是出發前沒有太多擔憂的Janice,也意識到自己已然踏出了舒適圈。到了接待家庭後,由於他們住在離島上,生活也與Janice想像中不太一樣。例如小島以農業為主,大部分同學都懂得騎馬,一位同學的家甚至有一百隻牛,跟香港繁華的生活截然不同。

更特別的是島上的巴士,像香港的的士一樣,隨時都可以停,但想要下車,需要自己跟司機講。這對剛開始不會當地語言的Janice來說,絕對不是容易的任務。「我第一次坐巴士時,因為錯過一個站就要走一公里路,我從車尾衝到車頭,跟司機說『Stop! Stop! Stop!』才成功讓他停車。」

採取主動認識朋友

當然,在中學階段出國讀書一年,要面對的挑戰不止於此。Janice說,北歐人一般較害羞,像她剛到丹麥時認識的一位同學,要用英語與她對答時,臉竟然就紅了起來。後來隨著時間過去,Janice漸漸明白到,如果是不熟悉的人,當地人是不會主動跟他聊天的,所以要認識朋友,就必須要採取主動。

明白這一點後,Janice就漸漸與身邊的人變得熟悉了,她也發現當地人其實十分友善。「他們在街上看到不認識的人,只要對上眼,就會微笑。一開始我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還有點害怕,後來就知道這是他們的習慣。」Janice也說,另一個她欣賞當地人的地方是他們喜歡稱讚別人,完全不吝嗇讚美。

不再害怕說英語

跟很多香港學生一樣,Janice說她出發前也會害怕說英語,因為擔心說不好,別人會取笑她,加上學校的英語老師都會說中文,她就更沒有必要說。但到了丹麥,她就被逼要用英語溝通。「真的是到了那邊,我才第一次連續說超過十句英語,當時還很驚訝自己有勇氣說呢!」那時候才明白,外國人其實不會理會她的文法正確與否,只要能溝通就好了,所以,根本不需要擔心。

回港後,Janice說她現在仍然能保留這一份「想說就說」的自信,而且還不止體現在語言方面。「例如以前在香港,我可能會擔心自己穿某些衣服會被別人取笑,但在外國看到別人都可以自由地做自己,就慢慢變得大膽了,不會在意別人的目光。」

通過嘗試發掘興趣

到外國交流一年,讀書往往比香港輕鬆,學校活動也比較多姿多彩,讓學生能嘗試不同新事物,同時有更多時間探索自己的興趣。原本不善運動的Janice就在就讀運動班時體驗了截然不同的校園生活,每天游泳、打排球、騎單車爬山等等。她也利用了空閒時間,自己找不同活動參與,什麼都試一下,例如跟身為馬術訓練師的接待姐姐學習騎馬。

另一方面,北歐以設計聞名,所以Janice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丹麥濃厚的藝術氣氛,例如逛街時會看到當地著名的珠寶牌子,到處都能看到很漂亮、有設計感的東西。耳濡目染之下,她也漸漸對設計產生了興趣,即使之前沒有讀過藝術相關科目,回港後也決定往這方面發展。「我是到了那邊,才開始發現自己喜歡設計,很開心能找到自己的目標。」

回到「舊生故事」目錄

This site uses cookies, including third-party cookies, to optimize your browsing experience as detailed in our cookie policy. By closing this banner, scrolling this page, or continuing to browse otherwise, you agree to the use of cookies.

More Settings

This tool helps you to select and deactivate various tags / trackers / analytic tools used on this website.

Essentials

  • List Item
  • List Item
  • List I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