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回港交流生 黃希信
曾入讀宣道會鄭榮之中學,現就讀香港大學

在334學制下,多半AFS交流生都會選擇中三或中四出發,但黃希信比較特別,他選擇了中五前往日本交流一年。面對家人、學校的憂慮,黃希信也曾經猶豫過,但參與過兩次暑期交流計劃後,他很確定自己不想放過這個深入了解外地文化的機會,幸好家人還是十分支持他的決定。

原來,現在對海外交流充滿熱誠的黃希信一開始也不是如此。他從中二開始學日文,父母有見及此,想讓他更進一步了解日本文化,所以才開始尋找交流機會。黃希信說,當時媽媽不想他參加坊間的遊學團,因為覺得學不到東西,最後找到AFS,才鼓勵他在未來兩年的暑假先後前往芬蘭及日本交流。「所以,如果問我是自己想去還是家人想我去,我想是都有吧。要不是家人先鼓勵我參加暑期交流計劃,我之後也不會主動提出參加一年計劃。」黃希信解釋道。

聊到如何形容出發前的自己,黃希信笑說就是「一舊飯」,跟一般學生一樣埋頭讀書,老師有什麼要求就完成,別人說補習好就去補習。沒有真的看過外面的世界,也沒有空間去想未來。參加一年交流計劃,不止讓他有機會跟來自不同國家的人相處,面對一個陌生又語言不通的環境,也逼著他主動發問、求助,並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那時候小至去校務處買東西、第一次從學校坐巴士回家,也是一個挑戰。」回想交流期間面對最大的困難,黃希信說是語言障礙,尤其他出發時已經會基本日文,當地學校及接待家庭就不會特別遷就他。不過他也說,正是因為這樣,迫使他必須很快把日文學好,「現在想來,也是一件好事吧!」。

學會流利的日文,對黃希信來說不止是一項人生受用的技能,還實際幫助他進入大學。他回港後選了日文為其中一個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科目,因此加了分數。進入大學後,他也選擇了日文為其中一項主修。

說到大學,原來當時黃希信會選擇進入香港大學,也跟交流經歷有關。他說,回來後開始會想國際視野,會覺得自己「不能侷限在香港這個地方」,所以會想選擇一個有機會接觸到不同國家文化的環境讀書。也是因為這樣,他決定往航空業發展,最近正在積極地準備面試。

不過說到一年交流經歷對自己最大的影響,黃希信說是會主動探索不同可能性。他在擔任AFS義工時,也時常想向現在的交流生傳遞一個訊息,就是參加交流計劃只是一個機會,但如何利用這個機會、最後得到多少,全取決於交流生有多積極。就像在交流期間想去旅行,他要自己聯絡朋友、安排住宿、寫好計劃,再向AFS申請,一切都靠自己爭取。

自己看自己也許有盲點,但看著同樣選擇交流一年的妹妹,黃希信說:「她回來後真的不一樣了。」除了個性變得外向,與人相處方面進步不少,更會主動為自己尋覓出路。即使考試成績不理想,她也不會只是交給父母安排,而是自己去找機會。最後,她選擇了前往澳洲讀大學先修班。

除了個人發展,黃希信也在這一年建立了不少能夠延續至今的關係。時至今日,他仍與當時的接待家庭保持聯絡,最近還有回去日本探望他們。他當時也結識了一群好朋友,是一起打橄欖球的隊友。還記得離開那天,他坐在接待家庭的車上,沿著連接機場島的大橋,一路駛往機場,他的隊友竟然一路跟著跑步,他則在車上揮手。多年過後,黃希信仍然記得這個畫面,笑說:「真的像日劇一樣。」

回到「舊生故事」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