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回港交流生 黃家浩
曾入讀皇仁書院、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康奈爾大學 (Cornell University)

「我很記得一進去就看到當時的副校長和另外兩名面試官。其實,那可以說是我人生第一次面試,但很有趣,我完全沒有覺得膽怯或害羞,因為當時剛從德國回來,已經習慣了跟陌生人聊天及分享自己的故事。我反而一直滔滔不絕地講自己的想法和經歷。」

回想起多年前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的入學面試,黃家浩仍然記憶猶新。面試官一來就問他在德國學到什麼,正好給了他一個很好的發揮機會,他開始就著東西德的議題講了一小時。很快,他就收到學校通知,他成功被錄取了。

原來,在出發交流之前,黃家浩沒有想過轉校,更沒有打算去外國讀書。那時候的他就是一般十六、七歲的香港男生,雖然成績不錯,但其他方面沒有特別突出。聽說參加AFS一年交流計劃可以提升語言、溝通及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他也想學習德文及進一步了解自己感興趣的德國歷史,因此,他選擇了前往德國交流一年。

聊到從這一年經歷中學到最重要的技能,黃家浩堅定地說是「學會主動」。例如在交流期間,當地學校有兩星期時間,讓學生自己去找機會實習。本來他的德語不及當地學生流利,是很難找到工作機會的,但他不想放棄,主動跟接待家庭及學校班主任商量,最後成功找到在當地博物館實習的機會。

「很多事情要爭取才會得到,不能只是坐著等機會來。」沒想到,這個領悟也影響了黃家浩之後的路向。在德國待了兩三個月後,黃家浩從親戚方面得知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有意招收不止成績優良的學生,他們同樣看重求知慾、國際視野及跨文化學習能力。他當時想,有了AFS交流經歷,似乎讓他能夠跟其他學生競爭,於是他在德國就開始積極準備。

首先,黃家浩邀請了德國當地中學的校長幫忙寫推薦信,描述他在學校的表現及學習情況。後來他得知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的甄選日將在交流期間舉行,他無法參與,也主動傳電郵向學校解釋,並詢問是否能作特別處理。黃家浩說: 「換作是交流之前,我根本就不會想到可以這樣提出合理的要求。」

成功進入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後,黃家浩也沒有停止探索不同可能性。即使一心打算留在香港升學,他仍然會搜集資料、詢問師兄師姊的意見,去了解海外升學對他而言是否真的不可行。過程中黃家浩發現不少美國大學提供獎學金,資助金額高達80-100%,令他改變了想法。結果在選擇學校時,他反而最後沒有申請香港的大學。

「參加一年交流計劃令我擁有很多人生經歷及故事,是絕大部分中學生沒有的。」每一年香港都有不少成績優異的學生,黃家浩自問成績雖然不錯,但也未必能跟他們競爭。不過,他的AFS經歷往往讓他脫穎而出,至少在芸芸申請信中,他的履歷總是特別的。像申請美國大學時,他就在個人陳述 (Personal Statement) 上講述了他從本地中學到德國交流到轉校的經歷,並透過這些故事去展示自己的多方面的能力,最後成功考進心儀大學。

一年交流經歷不止影響黃家浩的升學選擇,對他大學之後的發展、甚至家庭及生活都持續帶來正面影響。也許是因為這樣,黃家浩說:「參加AFS海外文化交流計劃是一個改變人生的決定─雖然這聽起來有點陳詞濫調,但實在沒有更好的方式能夠表達AFS對我的影響。」

回到「舊生故事」目錄